硬體學習
Jetson TX2 機台
(一)、學習並熟悉使用Linux系統的環境
由於是第一次接觸到Linux系統的電腦,所以在一開始我們就花了許多時間在熟悉及系統設定上,像是將只有英文輸入法的系統加入中文注音的輸入法等等。由於第一次的接觸所以所有的行動都中都產生了許多困惑及不解,Linux系統的版本過多以及不同機台的版本可能都不相同導致在網路上問題的查找並不順利,不僅需要比對使用的機型還需要確認辦本資訊,可能只是差一點點的版本都有完全不同的解法。不同於以往在Windows上視覺化的介面,絕大部分操作都需要使用terminal下指令行動的Linux使我們的進度遭受了極大的困難,但好在網路上的學習資源足夠多,實驗室中也有熟悉Linux環境的學長姊在,所以許多不明所以的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二)、系統所需的背景環境設定
由於在Linux上操作的進度在我們的程式開發之前,所以有許多已經安裝的背景環境在最新的程式要求下並不支援,需要重新安裝或另尋他路。最讓我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個叫scipy的資源包套件需要使用但下載最新版本後卻還是顯示錯誤,讓我們百思不得其解,最後在大量的網路查詢下才發現這個套件需要看其他兩個套件的版本來挑選版本,盲目地下載最新版反而會無法使用。
除了scipy套件外,也有許多其他的插件在下載完實際使用後發現所需要的功能在最新版本中被優化或是被移除了,又或是由於硬體設備的設定限制導致套件的版本無法往上更新導致其他套件的版本受到限制,需要重新審視全部需要的資源並依據自身的硬體條件進行取捨。
(三)、Linux系統遇到問題的查找及解決
第一次的接觸及操作都讓我們遇到了許多挫折與阻礙,大多情況下我們都先使用網路資源進行查找,由於Linux環境的複雜導致網路上有大量的問題或問題教學可以進行參考,但也是因為有超大量的資源導致有許多不同的解法,但並不是每一項解法都能在自身的電腦上有效,我們需要查看各處不同的論壇或程式,找出其中不同的解法並逐一嘗試,在這個過程中耗費了許多心力,一個不明所以的問題可能就要查找幾個小時並嘗試才能找出成功的解法。
(四)、使用程式進行不同平台間硬體設備的連接及使用
由於我們的系統需要不同的外接設備配合才能完成所有流程,所以在硬體設備的連接上也需要一定程度的熟悉。TX2機台本身的連接孔不多,雖然有內建的CSI鏡頭但該畫質及使用方式皆不及外接的USB鏡頭,但光是USB接口就有鍵盤、滑鼠、麥克風等等,所以我們需要五個以上的多對一轉接頭,並且要使用對的程式碼才能找出該硬體設備的連接來源,其中最大的不同是在鏡頭上,Windows設備中可以直接使用,但在Linux系統上就需要指定來源。如果使用默認選項,在程式啟動時鏡頭會自動使用內建的CSI鏡頭,在經過查找後我們才找到這個問題的解決方式。

